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十几大提出

网友106112023-05-01

本文目录一览:

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哪次会议提出的?

01

党的十五大

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审议和通过了江泽民所作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选举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总结了我国改革和建设的新经验,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定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党的十五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党的十五大站在时代的高度,指出一个世纪以来我们的民族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

根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的要求,十五大报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论断。这些论断,是党在社会主义理论问题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

依法治国提出时间几大

依法治国提出时间是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依法治国,即是按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靠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其前提是有法可依,核心是依宪治国。
依法治国提出时间几大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是我国治国安邦的基本方略。
中共十五大于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会议。
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为了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障人民的权益。

十八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包括哪些基本方面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宪法明确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们所说的法治,不应是“治民”,而应是“民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
严、违法必究.具体来讲,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要加强立法工作,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第二,要加强执法工作,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
第三,要完善民主监督制度.
第四,要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广泛进行法制宣传,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特别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

党的哪一次会议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党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上一篇: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你 薛之谦 | 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你 薛之谦DJ
下一篇:十二月的花 - 十二月的花神是什么花
相关文章